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收集模块是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缓解城市内涝的关键设施。德国米亚(MEA)作为深耕水管理领域多年的专业品牌,其雨水收集模块及配套系统的施工与验收经验,为行业提供了科学参考。以下结合米亚雨水收集系统的技术特性与应用要求,梳理海绵城市雨水收集模块的核心施工验收标准。

一、施工前期准备验收
施工前需确保前期准备工作符合规范,为后续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主要验收内容围绕技术文件、场地条件与材料检查展开。
技术文件验收:需核对施工方案是否与项目需求匹配,明确雨水收集模块的安装位置、布局规划,同时确认方案是否参考米亚模块化设计原则,保证模块搭接灵活、结构稳定;此外,需检查设计文件中是否包含反冲洗系统、截污弃流装置等配套设施的安装说明,确保系统功能完整。
场地条件验收:安装场地需满足“无地下水影响”要求,且需位于冻土层以下,避免低温或地下水对模块造成损坏;对于绿化区、步行区、乘用车停车区等不同应用场景,需确认场地承载力符合米亚模块的使用条件,防止后期因承重不足导致模块变形。
材料质量验收:核心材料为雨水收集模块,需检查其是否采用高品质PP聚丙烯材质,确保材质具备抗压抗腐、性能稳定的特性;同时验收截污装置、弃流装置等配件,如截污装置的PE外壳与304不锈钢提篮、弃流装置的液位浮球控制装置,需确认配件完好、材质达标。
二、施工过程质量验收
施工过程需严格遵循安装规范,重点把控模块安装、配套设施组装及系统连接的质量,确保符合米亚雨水收集系统的一体化设计要求。
模块安装验收:模块采用搭接组装方式,验收时需检查模块拼接是否紧密,无松动、缝隙过大等问题,保证结构稳定;安装位置需与设计文件一致,布局符合“空间储水率高”的原则,更大化利用场地储水空间;同时确认模块堆叠高度合理,避免超出材质承重极限。
配套设施安装验收:截污装置需安装在雨水收集前端,验收时检查其是否能有效拦截较大固体污染物,过滤网无破损;弃流装置需确认液位浮球控制灵敏,能准确排出降雨前期水质较差的雨水,且过滤网孔隙符合2mm的标准,可截留颗粒悬浮物;反冲洗系统需安装到位,确保后期能正常对模块及管道进行清洗,维持系统畅通。
系统连接验收:雨水收集模块与分流井、截污沉淀井、弃流过滤井等设施的管道连接需紧密,无渗漏;管道走向符合设计要求,且连接部位需做好密封处理,避免雨水泄漏影响系统效率;同时检查溢流管安装是否合理,确保超量雨水能顺利排出,防止系统超载。
三、竣工验收标准
竣工验收是对雨水收集模块系统整体功能的最终检验,需从外观、功能、环保效果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保系统符合海绵城市建设需求。
外观验收:雨水收集模块表面无明显破损、变形,模块排列整齐,无倾斜;配套设施如截污装置、弃流装置的外壳无划痕、损坏,安装牢固;地面恢复平整,绿化区、停车区等场地的使用功能不受影响。
功能验收:进行通水测试,检查雨水收集模块的储水能力是否达标,无漏水、渗水现象;启动反冲洗系统,确认其能有效清洗模块内部杂质,保证系统过滤效果;测试截污、弃流功能,确认前期雨水弃流彻底,后期收集的雨水经处理后能满足绿化灌溉、道路浇洒等回用需求。
环保效果验收:系统需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雨水经收集处理后,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风险降低;同时观察系统在降雨高峰期的调蓄能力,是否能减缓城市内涝,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达到海绵城市“防洪与生态改善兼顾”的要求。
雨水收集模块的施工验收是保障海绵城市雨水管理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上述标准为行业提供了可落地的验收依据。通过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可确保雨水收集模块充分发挥储水、净水、防洪的作用,助力海绵城市建设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