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通过科学的水质处理,将初期含污染物的雨水转化为可安全回用的水源。米亚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依托多环节处理工艺,从源头拦截杂质到深度净化水质,形成一套完整的水质保障体系,满足绿化灌溉、景观补水等多元回用需求。

一、预处理:拦截初期污染物,守护后端系统
预处理是雨水水质处理的第一道防线,主要通过物理拦截方式,去除雨水中体积较大的杂质与部分悬浮物,避免后续设备堵塞或污染。
截污装置过滤:系统前端设置截污装置,其外壳采用耐腐材质,内置不锈钢提篮与过滤网。雨水流经时,过滤网能有效拦截树叶、碎石、塑料袋等较大固体污染物,防止这些杂质进入后续管道与存储模块,减少设备磨损与淤积风险。装置安装便捷,可根据埋地深度灵活调整,适配不同场景的安装需求。
弃流装置分流:降雨初期的雨水冲刷地表,会携带大量灰尘、油污、农药残留等污染物,水质较差。弃流装置通过液位浮球控制,自动将初期污染雨水分流至污水管网排出;待雨水冲刷一段时间、水质变好后,再将其导入收集系统。同时,装置内置的精细过滤网还能进一步截留未被拦截的颗粒悬浮物,提升进入存储环节的雨水基础水质。
二、深度处理:净化有机与无机污染,提升水质等级
经过预处理的雨水仍含有微量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需通过深度处理技术进一步净化,使其达到回用标准。米亚主要通过专属雨水处理系统实现这一目标,核心为MEA CLEAN PRO雨水处理系统。
多原理协同净化:该系统通过“保持、吸收、吸附、沉淀、络合”多种作用原理,分层处理雨水污染物。其中,无机污染介质层针对重金属(如铅、铜、镍等)进行截留,有机污染介质层则降解废油等有机物质,分割层则避免不同介质混合,确保净化效率。经处理后,系统对重金属的截留率极高,还能实现废油的生物降解,同时具备超强耐路盐性,适配道路、停车场等含盐分较多的雨水场景。
与排水功能一体化:MEA CLEAN PRO系统将雨水处理与线性排水功能结合,无需额外占用空间。其主体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不仅承载能力强,还能长期耐受雨水侵蚀,使用寿命长。处理后的雨水可直接对接下游的渗透或存储系统,为后续回用或地下水源补给提供优质水质保障。
三、存储与回用环节:持续保障水质稳定
存储与回用过程中的水质维护,是避免二次污染、确保回用安全的关键,主要通过存储模块设计与辅助措施实现。
PP蓄水模块的自净与防护:作为雨水存储的核心组件,PP蓄水模块采用高品质聚丙烯材质,本身具备抗腐特性,不会与雨水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水质恶化。部分模块内置反冲洗系统,可定期对模块内部进行冲洗,清除附着在模块壁上的沉积物,防止细菌滋生或杂质淤积,保持存储雨水的清洁度。
清水池与回用前保障:系统设置专用PP模块清水池,用于存储经深度处理后的雨水,实现“处理-存储-回用”的分区隔离,避免未处理雨水与净化雨水混合。同时,根据回用场景需求(如车辆冲洗、景观补水),部分系统还会在回用前增设消毒等辅助措施,进一步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确保回用水质安全达标。
四、渗透处理:净化雨水回补地下水,助力生态循环
除直接回用外,雨水渗透也是水质处理的重要方向,通过自然与人工结合的方式净化雨水,回补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
渗透系统的预处理协同:雨水渗透前,需先经过截污、弃流装置预处理,去除大部分固体杂质与污染物;部分场景还会搭配MEA CLEAN PRO系统进行深度净化,确保进入渗透环节的雨水水质达标,避免污染土壤与地下水。
渗透过程的自然净化:预处理后的雨水进入渗透系统(如MEA V-BOX、MEA STORM雨水渗透系统),系统由高负载渗透箱、土工布等组成。雨水在渗透箱内暂存时,土工布与土壤会进一步过滤雨水残留的微量杂质,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会降解部分有机污染物,最终使净化后的雨水缓慢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的同时,不对地下水体造成污染。
米亚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水质处理,遵循“预处理拦截、深度处理净化、存储回用保障、渗透生态净化”的全流程逻辑。从初期通过截污、弃流装置物理拦截杂质,到借助MEA CLEAN PRO系统深度去除重金属与有机污染,再到存储与渗透环节的持续水质维护,每个环节紧密衔接,既保障了回用雨水的安全,也实现了雨水回补地下水的生态价值。这种多维度、分层次的水质处理方法,让雨水资源真正成为传统水资源的有效补充,助力节水减排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