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油器是实现餐饮废水中油、水、渣高效分离的核心设备,其工作原理以物理分离为基础,结合机械辅助、温度控制及智能监测,实现油脂的精准捕捉与达标排放。以下是基于德国米亚(MEA)技术体系的核心原理解析:
一、重力分离:油脂上浮的物理基础
核心原理:利用油脂与水的密度差(油脂密度通常为0.8-0.9g/cm³,水为1g/cm³),通过静置使油脂自然上浮至液面,固体杂质下沉至底部。
技术实现:
多级分离舱设计:如米亚标准型油脂分离器,废水先经除渣舱过滤≥1.5mm固体杂质,再进入集油舱缓慢流动,油脂在静置中聚集成油层,停留时间≥30分钟。
稳流板控速:HDPE型分离器通过稳流板降低水流速度,延长油水接触时间,提升分离效率,如GS-10H型号分离效率≥92%。
二、机械辅助分离:强化杂质截留与油脂聚集
(一)自动除渣系统
过滤截留:内置不锈钢滤网,A型孔径15×40mm,S&H型40×40mm,拦截固体残渣。智能型设备配备变径螺杆推渣装置,通过旋转挤压排出滤渣并自动清洗滤网,如GS-7A可分离5-180mm固体,推渣含水率≤60%。
螺旋推渣:HDPE系列采用大叶片螺旋推渣器,带反向叶片挤压脱水,减少渣中含油量,如GS-15H推渣频率可设为每小时1次。
(二)搅拌破乳技术
标准型分离器在集油舱设置搅拌装置,通过机械搅拌(频率5-10rpm)打破油水乳化状态,加速油脂聚集成浮油层,如GS-20S搅拌功率3.1KW,破乳时间≤15分钟。
三、温度控制:应对高粘度油脂的关键技术
核心原理:动物油脂如猪油、牛油在低温下易凝固,附着于设备内壁影响分离。通过加热保持油温在25-40℃,确保油脂呈液态便于排出。
技术细节:
自动加热装置:智能型/标准型配备电加热棒,如GS-10A功率4KW,通过温控传感器(精度±1℃)维持集油舱恒温。
恒温伴热系统:HDPE型号在集油区设置伴热管道,功率2.93KW,冬季可将油温维持在30℃以上,避免凝固堵塞。
四、智能控制:全流程自动化的核心逻辑
米亚智能型设备搭载西门子PLC控制系统或NXP-LPC176单片机,实现四大功能:
液位感应:超声波传感器监测水位,当废水到达设定高度如分离器容积的80%,自动启动排水泵。
油位触发排油:红外油位传感器检测油层厚度,达到阈值如5cm时,电动排油阀开启,将油脂排入集油桶,单次排油量≤60L。
故障自诊断:压力传感器监测管道阻力,堵塞时自动报警,如触摸屏显示“管道异常”并闪烁。
数据记录:存储运行数据如处理水量、排油次数,支持RS-485接口对接物联网平台,实时同步至运维终端。
五、核心技术差异:不同型号的原理适配
型号
重力分离优化
机械辅助升级
温度控制方式
智能控制配置
智能型
二级分离舱,停留时间45分钟
螺杆推渣+滤网自清洁
恒温加热25-40℃
西门子PLC+10.2英寸触摸屏
标准型
单舱分离,停留时间30分钟
搅拌破乳+自清洁毛刷
间歇式加热30℃±5℃
NXP单片机+油位观察镜
HDPE型
宽体分离舱,流速≤0.003m/s
螺旋推渣+高压反冲(扬程20m)
伴热管道恒温
液位传感器+本地报警
六、关键参数对原理实现的影响
停留时间:延长停留时间如从30分钟增至60分钟可提升油脂分离率约10%-15%,但需增大设备容积。
温度阈值:油温每降低5℃,油脂粘度增加20%,需相应提高加热功率,如冬季加热功率较夏季提升30%。
滤网精度:15×40mm滤网对细小残渣如米粒截留率达90%,优于40×40mm滤网(截留率75%),但需更频繁清洁。
隔油器的本质是通过物理规律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实现餐饮废水中污染物的定向分离。米亚通过重力场优化、机械动能辅助、热能调控、智能算法驱动四大原理的协同作用,构建了从“杂质截留-油脂聚集-高效排出-智能监控”的完整技术链。理解这些原理不仅有助于设备选型,更能指导实际运维中通过参数调节如加热温度、搅拌频率提升分离效率,确保餐饮废水处理的稳定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