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技术导则是指导城市在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采用一系列措施来增强城市对雨水的吸收、存蓄、净化和合理利用能力,以达到减少城市内涝、改善水质、补充地下水、调节微气候、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等目的的一系列原则和技术要求。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地理、气候、水文特点,会制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以下是一些通用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要点:
1.术语与定义:明确海绵城市及其相关技术词汇的定义,如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生物滞留池等。
2.建设标准与指标体系:设定海绵城市项目的建设标准,包括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雨水资源化利用率、污染物去除率等关键指标。
3.规划原则: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考虑自然地形地貌、水文特征,保护和修复水系、湿地、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
4.设计要求:详细规定了海绵设施(如下沉式绿地、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材料选择及计算参数。
5.工程建设与竣工要求:施工技术规范、工程质量控制、验收标准,确保设施建设满足设计要求和预期功能。
6.维护管理:涵盖设施的日常维护、检查、清淤、植物养护等,确保长期有效运行。
7.实施效果评估:建立评估体系,定期监测海绵设施的雨水管理效能、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8.附录:包括技术参数表、推荐植物列表、常用材料规格等实用信息。
各地区的海绵城市技术导则虽有共通之处,但也各有侧重,例如,干旱地区可能更注重雨水的收集与利用,而多雨地区则更关注雨水的快速排出和防涝问题。